范长安 艺名山果,号终南樵夫,悟石斋主,1959年元月出生于西安市。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师从著名山水画家侯声凯先生。现为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汉唐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陕西省书画培训学院教授,西安市文史馆艺术研究员。出版有《范长安作品集》《文豪书画院----范长安》专辑《范长安山水画集》
范长安先生和夫人在画室
实 者 慧
侯声凯
初见长安是一九八二年的一次“山水画研习班”上。那时他二十出头、朝气蓬勃、有一股子对山水画的痴迷和热情。
艺术是天才的事业,天才的定义是悟性加勤奋。
我以为更重要的是勤奋:只有不屈不挠的笔墨耕耘和探索,才不会“人哄地皮,地哄肚皮”。而“长安画派”的精神实质就是“不断探索”,而探索即是勤奋耕耘。
范长安在山水画上取得的成绩主要是侧重于“直接经验”,那既是进山写生。他投入秦岭山水的怀抱和不可名状的激情是他的画长足进步的“秘密武器”。
当然。“间接经验”的借鉴也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从传统中获得丰富的养料和当代尤其是“长安画派”诸先贤的启发和影响。
范长安在艺术实践中重视对自然的真情实感,有感而发出之于笔墨,借笔墨来传递自我情感,并提升笔墨的审美内涵和文化品格,从而追求作品气味、格调的纯正和感染力。
由于长安多年笔墨的辛勤耕耘,他并没有对他的作品做过多的“炒作”,而得到多方的好评,应是情理之中。
光阴荏苒,当年的毛头小伙而今已近知天命之年。前几天他对我说要出册子,嘱我写几句。我感到真的为难,为什么?画是视觉感知的艺术,对于作者是“得失寸心知”,对于观众是“心领神会”,语言有时是不可名状的。过于溢美之词又有卖瓜之嫌。但我还是要说:长安的书画无陈旧感而有当代气息,用笔大方,画面舒服……
作为画手,我和长安都是把作山水画当作自己的人生方式:追求高远:而实感生命的欢乐、辛
劳和无奈。作为他的朋友,我为他的收获而感到欣慰。艺无止境,愿他更上一层楼。
终 南 山 缘
范长安
自从拿起了画笔,这些年总是感觉闲不下来,总是想把心中对大自然,特别是对终南山的那份热爱和那些美景留在一张张洁白的宣纸上,展现给世人。正式有了这样动力才促使我不停地身背画夹畅游在祖国的秀美山川之间。黄山的秀美、庐山的神秘、泰山的雄伟和华山的险峻都曾让我感慨万千。
然而,最让我魂牵梦绕的还要说是终南山。
终南山地处古长安的秦岭山脉,虽然不算名山大川,却也独具特色。它没有黄山秀美、庐山神秘、泰山雄伟及华山险峻,但却有着同古都长安五千年文化积淀一样的厚重和朴实。也正是终南山的雄浑与朴实深深吸引着我,以致于这些年我无数次地进山,磨烂了多少双鞋,画了多少幅写生画都算不过来,可有一点我却十分清楚,每当我置身终南山中,面对着终南山的每一条峪、每一座峰、每一片林和每一条溪都会产生出一种莫名其妙的感动和共鸣。这感动能让我不停的画、这共鸣给了我不尽的遐想。可以说是终南山让我的心灵不断地得到净化,是终南山让我不断地体验着大自然的伟大,是终南山让我手中的画笔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更是终南山让我真正领悟到“外师造化,中的心愿”的真实意义。
我是一个不讲迷信的人。但我却是很信“缘”字的人,我知道我这一生与“财”无缘,与“仕”无缘,但与终南山却很有缘,这种缘使我对终南山总有一种痴迷和眷恋。且又说不清、道不明。
每一次进山写生。我总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觉和新的收获。我常常登高远眺,看着山上云气流淌与沟壑林木之间,仿佛千军万马奔腾不息,又仿佛一曲曲动人心弦的乐章让人激动不已;我还时常独坐在溪水旁的巨石上,静静地倾听潺潺流水和鸟儿欢快的叫声,让山中那纯真的寂寞和洁净的气息洗去我身上闹市的喧嚣和浮躁的心态,尽情的享受大自然的美蕴、奇妙和恩赐。如果说这几年我的绘画被同道认可或者说小有成就的话,这无疑是得益于终南山给我的启示和灵感,是终南山让我的笔下充满生活气息,是终南山给了我创作的源泉,由此也印证了前贤们“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至理名言。
与山结缘,特别是与终南山结缘使我的艺术生命充满激情“得自然之感受,写胸中之情致”。以情致再现大自然的艺术真实和内蕴之美。人生有限而艺海无涯,终南山的一石一溪、一草一木无时无刻不让我心驰神往。我想,我的今生今世都将与终南山结缘,因为终南山博大与雄浑的气势是我今生都画不完的,我愿以手中的画笔、内心的虔诚去探索、去感悟、去描绘终南山。